联系人:禹老师
手机:15922795340
电话:023-63839554
邮箱:2993858705@qq.com
重庆店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一路296号附2号
涪陵店地址:重庆市涪陵区实验路1号附20号
在儿童助听器验配过程中,通过主观评估法更准确地评估助听器效果,需结合以下方法:
一、家长观察与问卷反馈
日常行为记录
家长需详细记录儿童佩戴助听器后的行为变化,如对声音的敏感度、语言表达频率等。例如,观察孩子是否主动转向声源、对不同频率声音(如鸟鸣、电话铃声)的反应。记录异常情况(如频繁摘下助听器、哭闹拒戴),及时排查耳模不适或参数设置问题。
标准化问卷评估
使用《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》(MAIS)或《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》(IT-MAIS),通过家长回答量化儿童听觉能力。例如:
MAIS(3岁以上):评估助听装置使用情况、声音觉察能力、言语理解能力,总分40分,得分越高效果越好。IT-MAIS(3岁以下):关注发声变化、环境声音反应、言语识别能力,通过10个问题评分(0-4分/题)。
问卷需定期填写(如每3个月),对比得分变化以动态评估效果。
二、儿童行为测听
游戏测听
通过游戏任务(如放积木、按按钮)建立“声音-动作”联结,测试儿童对不同频率(500Hz-4000Hz)和强度声音的反应。例如:
降阶法:从高强度(如70dB)逐步降低至阈值,确认较小反应阈(MRT)。升阶法:从无反应强度开始逐步增强,交叉验证阈值准确性。
结合视觉奖励(如贴纸、鼓掌)提高配合度,尤其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。
林氏六音测试
发出/m/、/u/、/a/、/i/、/sh/、/s/六个音,观察儿童对不同频段声音的察觉和重复能力。家庭操作:家长用口声或听筒播放六音,记录儿童反应(如转头、复述),判断助听器是否覆盖关键语音频段。远距离测试(3米)可评估复杂环境下的听觉表现。
三、家庭环境适应性评估
自然场景观察
在安静和嘈杂环境中(如公园、超市),观察儿童对日常声音(如人声、玩具声)的反应,评估助听器的实际使用效果。记录语言清晰度变化,若助听后仍存在发音模糊,需结合真耳分析调整参数。
助听器佩戴舒适度
检查耳模是否贴合耳道,避免因压迫或漏音导致不适。定期更换耳模(建议3-6个月),适应耳道发育变化。
四、长期跟踪与交叉验证
定期复查与调试
每3-6个月复查听力,结合声场测听和真耳分析验证助听器参数,确保补偿效果稳定。若发现言语识别率下降(如低于70%),需调整助听器程序或考虑康复训练。
多维度数据整合
综合主观观察、客观测试(如ABR、ASSR)和功能验证(如言语识别),避免单一评估的局限性。对自闭症等特殊儿童,可结合触觉反馈(如振动座椅)增强测试准确性。
总结
主观评估法需通过家长观察、行为测听和家庭场景验证多维度数据,结合定期复查和个性化调试,才能更精准地评估助听器效果。对于低龄或无法配合的儿童,可优先使用林氏六音和IT-MAIS等易操作工具。